佛山將全力打造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推動佛山從制造向智造與質造的轉變。博覽會將推動佛山走出具有特色的互聯網+智能制造的發展之路。佛山市委書記魯毅在開幕式上表示。10月20日,第二屆中國(廣東)國際互聯網+博覽會在佛山開幕。
本屆博覽會上,云集2000多名中外嘉賓和600多家互聯網+頂級企業,國際化元素突出。騰訊、阿里巴巴、百度、谷歌、eBay等全球智造巨頭攜自身最新智造成果亮相展會,博覽會期間召開中國制造2025對話德國工業4.0大會等超30場專題活動,為佛山本土制造企業提供對話全球的平臺。
嘉騰、伊雪松和天太機器人等多家佛山智能制造企業均展示自主研發工業機器人,相比首屆博覽會,僅一年時間,佛山機器人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明顯提高。
博覽會開幕首日,除了包括佛山市人民政府與省知識產權局簽訂省市共建引領型知識產權強市合作協議,m.twshmhelmet.com,南海區人民政府與中國以色列商務文化交流中心簽訂以色列創新科技中心等項目成功簽約外,同日,佛山迎來華南機器人培訓學院、中國(廣東)機器人集成創新中心等兩大智造平臺的落戶。
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劉松介紹大數據云平臺的模式和應用
國際智造軍團亮相佛山機器人企業展自家產機器人
在機器人巨頭發那科的展區,明黃色的機械臂憑借高精度打磨著零部件,即便零部件更換位置,機械臂仍能自動準確找準零件方向打磨,不差分毫。
這種高精度主要得益于視覺識別系統。它使得機器人能在變換的環境下自動識別物體,進行抓取、打磨、裝配等工作,不用人工再反復調試,提升了工廠的生產效率。發那科工程師曾憲燕告訴記者。
除了發那科,實際上ABB、安川、庫卡、現代重工、日本川崎、美國愛德普等來自全球各地,代表著智能制造領域尖端水平的巨頭企業,昨日均出現在了第二屆互聯網+博覽會現場。
圍繞互聯網+制造的主題,據悉,本屆博覽會共有613家企業參加,同比去年增加45%。其中,國際頂尖智造軍團攜自身最新技術成果集體亮相,無疑成為本屆博覽會的一大亮點。
相比上屆博覽會只是展示行業解決方案,本次參展的佛山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更為突出。
雕刻、沖壓、搬運、注塑在廣東科佩克機器人有限公司的展位,十幾臺藍色機械臂同時舞動的身姿引起了不少觀眾駐足觀看。據其項目經理侯大洪介紹,以自動化集成應用商起家的科佩克主動與日本川崎機器人聯合開發出六軸機器人本體,并在佛山、廣州等工廠中得到應用。
此外,嘉騰、伊雪松和天太機器人等多家佛山智能制造企業均展示自主研發工業機器人,且均擁有多項核心專利。
華南機器人培訓學院成立為本土定制人才
博覽會首日除了奉上一場全球頂尖互聯網+智造技術產品的盛宴,還收獲了不少項目與平臺的簽約成果。
開幕式上,包括佛山市人民政府與廣東省知識產權局簽訂的省市共建引領型知識產權強市合作協議在內的20個項目,在現場成功簽約。
此外,華南機器人培訓學院、中國(廣東)機器人集成創新中心、廣東萬和新電氣股份有限公司共建的數字化工廠等平臺項目,也均在博覽會同期舉辦的相關活動上啟動建設。
而這些智造平臺的落戶,無疑將加速佛山的智造步伐。
佛山地區在機器人操作和調試工人這類工種上,缺口至少達到了5000人。華南機器人培訓學院負責人汪臣勇介紹,學院將結合當前廣東大力發展裝備制造業趨勢,集中培養符合3C行業、白色家電等行業的機器人調試操作工等,每年預計培養學生1000名左右。
汪臣勇還表示,通過與企業簽訂合作協議,學院還將為企業定制人才。
而數字化工廠則瞄準企業的自動化難題。數字化工廠并不等同于自動化工廠,它需要的是全工序的改造,而不是局部的自動化。廣東萬和新電氣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楊頌文說道。
他表示,基于業務發展的需要,如今企業需要實現柔性化生產,也就是小批量多批次的生產。需要根據不同客戶的需求去生產,這已經不同于大批量生產,需要數字化工廠的改造來推進。楊頌文說道。
■趨勢
中國制造2025對話德國工業4.0大會昨召開,工業創新前沿趨勢引熱議
數字化工廠已經到來
輕點鼠標幾下,用鍵盤敲入幾個簡單的代碼,AGV與機械手等工廠的各種設備就連接起來,定點移動,各項復雜的生產任務都可以通過一個由嘉騰開發的智能工廠建造系統BRAIN來操控實現。
德國工業4.0關鍵要將工業化與數字化聯合起來。在第二屆中國制造2025對話德國工業4.0大會上,德國漢諾威機器人研究院院長里克如是強調。
事實上,這一趨勢已經在第二屆中國(廣東)國際互聯網+博覽會浮現。嘉騰、正太等本土機器人企業從傳統的硬件生產切入到工業軟件領域,在本次博覽會展示智能制造先進場景,謀求打造數字化工廠。
對此,有專家建議,佛山打造數字化工廠需要使生產環節從原來零件定義機器到軟件定義機器,用軟件幫助機器脫胎換骨成為重要建設方向。
自動化企業爭相發布工業軟件新計劃
30分鐘內,如果你不能挑戰成功,就是我們的問題。在本次互聯網+博覽會的智能制造展區,嘉騰機器人的副總裁陳洪波生動地向現場觀眾介紹嘉騰為傳統中小企業開發的智能工廠建造平臺BRAIN。
隨著工業4.0、智能制造的理念逐步普及,一些企業已經意識到單純推進自動化所面臨的瓶頸,部分原來從事工業自動化設備生產的企業開始主動切入到信息化領域謀求破局。這一趨勢已經在本次博覽會上有所呈現。
對智能制造的研究越深,我們越發覺離不開信息流、數據流,互聯網、物聯網,只有把軟件、信息流打通,自動化的設備才真正能動起來,真正達到無人控制的狀態。陳洪波表示,BRAIN正是利用嘉騰在過去5年為大公司提供AGV機器人的過程中,積累起的數千個設備驅動程序,以工業設備和機器人的應用為核心,通過數據采集、數據監測、分配任務,能夠為工廠提供生產調度、設備控制、數據管理、實時監控等功能。
與嘉騰的展位相距不遠,順德的天太機器人也做著相似的探索。我們原來主要做機器人本體和核心部件的開發,但下一步會開發能連接工廠各個設備的信息軟件。公司總經理張興華認為,只有搭建起工廠的底層平臺獲取各種信息,進行數據采集、分析、決策,才能真正實現工廠的互聯互通、智能制造。
而就在約10公里外,作為本土自動化應用的佼佼者,萬和新電氣發布了數字化工廠的新戰略,通過與順德職業技術學院的合作,雙方將分三步走,共同打造數字化工廠的制造執行系統項目(MES)。成熟后這一模式將推廣至萬和在中山、合肥等的5個工廠,實現萬和從傳統工廠向智慧工廠的轉型。
用軟件定義機器助制造業脫胎換骨
從自動化邁向信息化,佛山該如何發力?在20日舉行的第三屆中國數字化工廠推進大會上,用工業軟件定義工業4.0生產,這一觀點已成為在場專家的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