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5年倫琴發現X射線,使得人類能夠從體外觀察到體內的影像。
骨科機器人技術是未來骨科醫學的發展方向
田偉
1971年CT機的出現,則為檢查體內解剖提供了更精確的影像數據。自此,KUKA機器人示教器維修,醫學影像開始廣泛應用于骨科診療。
20世紀80年代后期微創理念的出現,大大促進了圖像引導骨科手術的應用和推廣。
同期,機器人技術在神經外科獲得了臨床應用(1985年),隨即擴展到骨科(關節、脊柱、創傷)等多種外科領域,先后誕生了多種新的治療理念和方法。
美國IntegratedSurgicalSystems公司在1992年推出了主動操作型骨科機器人產品RoboDoc,用于關節置換術中輔助骨骼和假體的成形、定位和置入。有研究表明,RoboDoc機器人手術的效果能夠達到傳統手術的水平,庫卡機器人,并且提供了獨具優勢的術前規劃軟件OrthoDoc;但同時,系統故障、股骨干處理時間長、并發癥發生率高等問題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該系統的廣泛使用。
2001年出現的AcrobotSculptor機器人是首個使用主動約束概念的骨科機器人。其后,隨著研究的深入,KUKA機器人維修,并聯機器人憑借其剛度大、精度高、體積小等優勢,開始用于專用骨科手術設備研究。
Mazor公司于2001年開發了可固定在患者脊柱上的小型六自由度并聯機構Renaissance系統,尖端定位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