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表是上市初的核心高管隊伍,黃健和方洪波曾是何享健的左膀右臂,在上市后,一山不能容二虎,以往核心高管被換了一遍。
在2013年9月18日,美的集團實現整體上市,公司的7位核心高管,包括董事長方洪波、總裁黃健,高級副總裁袁利群、蔡其武、黃曉明以及董事栗建偉、鄭偉康。
現在的核心團隊是:董事長方洪波、董事兼副總裁吳文新、李飛德,董事何劍峰和胡曉玲、副總裁顧炎民、王金亮、胡自強、朱鳳濤,財務總監是肖明光。
同行格局
格力董明珠生于1954年,方洪波生于1967年,張瑞敏出生于1949年,仍然擔任海爾集團董事局主席首席執行官,海爾執行輪值總裁制度,分別由梁海山(1966)、和周云杰(1966)擔任。作為中國家電行業的三足鼎立,在接班時間上,方洪波與董明珠同樣是2012年,而在接手后,由于方洪波較董明珠年輕,想法更為大膽,實現欲望更為強烈,如果留意,方洪波在外形裝束上依然佩戴更具年輕個性的黑框眼鏡,KUKA機器人維修,還有智能手表等。
方洪波跟董明珠經歷是相似的,都不是企業創始人,作為企業的第一任職業經理人上場,進入公司的時間段相差不大,董明珠是1990年作為業務經理進入格力的,而方洪波則是1992年作為內刊主編出任總經辦,后被提升為市場部經理,他們走過家電從需求爆發到尋求轉型的時期。董明珠是從朱江洪手上接棒的,而方洪波則是從何享健手上接棒的。
何享健已老
在現行中國企業史可以分為兩派,企二代和職業經理人,何享健獨子何劍峰在美的集團擔任董事,沒有擔任集團任何職位,沒有持有美的集團股份。他將方洪波從內刊編輯一手提拔至空調事業部總經理。
何享健確實老了,何享健生于1942年,2012年8月25日下午,美的集團在深交所發布公告稱,何享健將卸任美的集團董事長,現任美的電器董事長方洪波接任集團董事長一職。在交棒的時候已經71高齡,盡管心有余力而不足,在一張何享健和小米雷軍的合照中,何享健已經不穿西裝外套了,往日銳氣不再。
左二是方洪波、左三是雷軍、左四是何享健
2013主調:美的集團實現集體上市
在美的2013年度報表,完成整體上市,提升整體規模與競爭成為重點。
美的集團發布《發行股份吸收合并廣東美的電器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公告書》,通過整合優化美的大家電、小家電、機電及物流等產業資源,美的一體化的產業鏈協同運作能力與資源共享能力大幅提升。
2014年主調:小米入股和股權激勵計劃
相比較2013年的報表,可以觀察到布局智慧家居和激勵計劃成為了一個新要點。
①M-Smart智慧家居戰略
美的集團于2014年3月發布了M-Smart智慧家居戰略,美的集團智慧家居研究院院長毛宏建表示:未來M-Smart系統將建立智能路由和家庭控制中心,將提供除WiFi之外,如Thread、PLC、BLE、EnOcean等新的連接方案。同時M-smart系統還將擴展到黑電、娛樂、機器人、醫療健康等品類。
②小米入股
在《美的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關于本次非公開發行股票募集資金運用的可行性研究報告》里面提到對小米科技定向增發股份的原因:
a、雙方將以面向用戶的極致產品體驗和服務為導向,在智能家居及其生態鏈、移動互聯網業務領域進行多種模式合作,建立雙方高層的密切溝通機制,并對接雙方在智能家居、電商和戰略投資等領域的合作團隊,探索多種合作模式,支持雙方相關業務的發展。
b、雙方將就以下事宜進行深度的戰略合作,包括(但不限于):
(1)智能家居產業鏈全面協同發展;
(2)移動互聯網電商業務全面合作;
(3)智能家居生態鏈、移動互聯網創新的共同投資,及其他經雙方協商一致的戰略合作事宜。
2014年12月14日,美的集團發布以每股23.01元價格向小米科技定向增發5500萬股,募資不超過12.66億元,發行完成后,小米科技將持有美的1.29%股份,并提名一名核心高管為美的集團董事。
小米聯合創始人黃吉江(KK)在一次活動上說過:智能家居的普及是非常難的,在初期,WIFI模組的價格高達40元,配備WIFI模組的智能產品價格難以接受,而現在WIFI模組足夠便宜,另一個問題是數據的收集和處理成本較高,人機交互的技術仍不成熟,如果讓數據變成人工智能更好的服務用戶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另一方面,小米也在布局小米生態鏈和米家智能家居APP,這種既競爭又合作的關系,加上大數據處理、人機交互等難關,智能家居仍然處于戰略布局階段,然而與小米的合作讓方洪波開闊了產業生態圈投資的眼界,在2015年的安川合辦企業和2016年瘋狂買下庫卡、東芝家電、意大利商用空調企業Clivet。
③股權激勵
方洪波在美的內部員工會議上做了《移動互聯時代組織再造》的分享報告,明確指出:這是一個全新的時代、互聯網時代,破壞和顛覆是互聯網時代的特征,現階段管理創新和組織再造比任何的創新都重要,平衡就是靜態,靜態就是死亡。美的內部的組織結構、管理體系和文化變革開始了一場翻天覆地的革命。方洪波提出核心理念:去中心化、去權威化、去科層化。
股權激勵計劃
2015年3月,第一期股票期權激勵計劃向626名激勵對象授予9,066萬份股票期權。
2015年5月,第二期股權激勵計劃計劃向639名激勵對象授予10,870.5萬份股票期權。
2016年6月,第二期股權激勵計劃計劃向929名激勵對象授予12,729萬份股票期權。
激勵計劃執行細則如下表:
⑤合伙人計劃
下表中清晰可見,流通股占比40.7%,美的集團最大股東是美的控股公司,占比35.49%,而美的控股94.5%股權在創始人何享健名下。在中國A股市場中,合伙人管理團隊與大股東處于對立面就形成了企業管理危機,萬科由于股權分散,合伙人體系微弱,導致現在成為資本角逐的獵物,美的集團幸運的是大股東是創始人,但是何享健近期以股權融資質押,以及頻頻布局的舉動暗示,他不希望35.49%股權被套牢作為美的財務投資,僅僅享受分紅。因此,美的高管團隊采取了各種措施去過度,具體包括:合伙人計劃。
美的股東持股情況一覽表(于2013年)
合伙人計劃:通過集團專項基金或自籌資金購買公司股票,用于激勵核心團隊。具體如下:
2015年5月7日至18日,第一期持股計劃以專項基金及融資自籌資金共2.3億元購入美的股票648.38萬股。
2016年4月13日至26日,機器人維修,第二期持股計劃專項基金8,050萬元,通過二級市場購買的方式購買了共計2,583,060股,購買均價為30.69元/股。
2015年主調:造第二跑道
相比起2014年的財報,加大研發投入,突破創新機制以及要打造產業+金融是新增的兩個要點。在實際的落地過程中,美的與安川成立服務機器人和工業機器人企業。
美的牽手安川電機合資辦公司,開辟第二產業跑道
2015年8月,美的牽手安川電機,兩家合資公司分別為廣東美的安川服務機器人有限公司及廣東安川美的工業機器人有限公司,服務機器人公司由美的控股60.1%,工業機器人公司由安川控股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