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歸企業在廣州啟動國內首次無人駕駛常態化試運營
無人駕駛的時代正在加快走來。
1月30日,無人駕駛初創公司景馳科技宣布,該企業在廣州生物島啟動國內首次無人駕駛常態化試運營。所謂的常態化試運營,是指該企業的這次試運營將持續至少3個月,并且期間向公眾開放預約體驗。
這也是繼2017年12月份,深圳智能公交首次進行開放道路試運行之后,無人駕駛汽車在廣東的再一次上路。
據該企業提供的簡介顯示,庫卡機器人驅動器維修,景馳科技于2017年4月在硅谷誕生,并先后完成封閉道路無人駕駛測試、獲得美國加州DMV路測許可牌照、完成開放道路無人駕駛測試和可在硅谷高峰時段的車海中通行。
2017年12月,該企業將全球總部從硅谷遷回中國,落戶廣州,并經過一個多月的數據收集、高精地圖采集和內部測試,直至此次常態化試運營。
景馳科技創始人兼CEO王勁介紹,該企業也由此成為國內第一個常態化、規模化運營無人駕駛的公司,并將在廣州生物島建成中國第一個集科研、運營、體驗為一體的基地,m.twshmhelmet.com,提供全天候無人駕駛體驗。
廣州生物島位于廣州市東南端,是沿珠江后航道發展帶上的一個江心島。無人駕駛汽車以40公里的時速環島一周,全程耗時約十五六分鐘。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現場看到,該企業的L4級別無人車在上路行駛過程中,可實現識別紅綠燈并自動作出反饋、躲避行人、變道、超車等動作。
王勁還介紹,此次試運營將一方面在開放、真實且復雜道路上收集多樣真實的數據并逐步將技術推進到近乎完美,庫卡機器人,另一方面也希望能讓大眾切身感受未來科技的到來。未來,該企業還將逐步擴大無人駕駛汽車的試運營區域,并計劃將在2020年開始大規模量產無人駕駛車。
無人駕駛汽車在廣州率先起跑的背后,是該市當前正在重點布局的IAB產業(即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和生物醫藥產業)。
為此,2017年廣州針對性地引入了大量海內外高端前沿項目,并謀劃通過園區為載體的模式在本地展開并完善相關產業鏈。其中,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便是廣州明確要發力的一大重點方向。
數據顯示,2017年廣州全市IAB產值有望達到5200億元。根據廣州的計劃,到2022年廣州全市IAB產業規模要年均增長15%以上,總規模超10000億元。其中,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和生物醫藥產業規模分別要超7000億元、1200億元、180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