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大街都是機器人教育,你恐慌了嗎
據中國機器人教育聯盟發布的數據顯示,截止2016年9月,全國約有7600家機器人教育機構,最近5年增長了近15倍。預計2016年底,全國機器人教育機構將突破1萬家,市場規模約為100-200億,未來空間達300億。
面對這個外界眼中的新興市場、朝陽行業,第二課堂創始人曹德勝卻說:作為圍墻內的人,我明顯感覺到市場現在供給遠遠大于需求。在深圳,一條街上可以有三四家機器人教育培訓機構,競爭加劇的程度遠超過市場空間的增長幅度。
像以往很多新興領域一樣,機器人教育自興起以來,短時間內涌入了眾多創業者。他們以前或許是行業小白、或許是機器人老師如今,他們與這個行業相互依存,共同締造著這段獨一無二的行業發展史。
硬件:從樂高時代過渡到多種品類
教具作為實踐課程理念的載體,對于機器人教學至關重要,因為它決定了教學中孩子最直接的體驗感,一款較差的教具甚至會影響前期教學。如果選擇了一款不容易上手的教具就會導致孩子容易放棄,同時也增加了老師前期熟悉教具的難度。因此,在選擇教具時,模塊之間是否可以有效銜接、延展性是否較強這些都是機構需要考量的方面。目前,機器人教育行業市場上流行的教具很多,然而魚龍混雜,很多是樂高仿品,更多的處于拼接搭建,已經脫離了機器人教育的本質。
在江蘇南通已經擁有四家機器人教育培訓機構的張瑞,從大學就開始接觸機器人,還經常參加相關的機器人賽事。張瑞告訴記者,選擇教具時他主要看中兩點,一、硬件是否附帶課程及課程是否體系化;二、硬件能否用作比賽?張瑞說,體系化的課程是支持連續教學的基礎;自己機構的一項重點業務就是培訓學生參加機器人比賽,所以能否用作比賽也是自己比較在意的。目前張瑞的機構主要使用樂高套件教學。他表示,樂高在行業內已經有數十年的積淀,因為延展性強,雖然教具更新較慢,所以并不影響教學。目前,張瑞的機構3-5年更新一次教具。
樂高(r)MINDSTORMS(r)頭腦風暴教育EV3機器人
三年前,曹勝標的第二課堂也全部使用樂高作為教具。作為前樂高老師的曹勝標最初對樂高近乎崇拜,但后期他發現,單一教具很難兼顧教學的實用性、趣味性等要求。所以,第二課堂目前將多種品牌綜合使用,進而滿足多元化的教學要求。同時在價格、環保性、保修期限等多方面進行考量。
此外,曹勝標告訴記者,一些機器人教育培訓機構,尤其是一些沒有經驗的加盟商,在初期時都會投入較高成本選擇昂貴的教具,但后期發現其并不能滿足教學要求。另外家長對此也并不是特別看重,所以也沒有因此為機構帶來更多生源。
除了像張瑞、曹勝標那樣從外購買教具,也有一些機器人教育培訓機構自己研發教具,瓦力工廠就是如此。瓦力工廠開發了硬件設備,并根據后期用戶反饋及時更新器材。瓦力工廠創始人李慕表示,傳統廠商的產品迭代周期較長,在價格方面下游機構也沒有議價權。一些機構會直接選擇樂高,但因為不是樂高的代理商,就從網上買一些便宜的水貨,這樣自然難以保證教學效果。而機構自己研發則可以掌握主動權,并更好地與課程契合。
蜂巢是一款電子積木玩具,目前已經上線了音樂模塊套件、相機模塊套件以及IoT模塊套件。每一個套件會包含不同的模組,模組之間可以不斷變換連接方式,并根據難易程度進行分級。因為前期在海外積累了一些渠道商,所以蜂巢目前主要是面向海外C端用戶出售。蜂巢商務經理張虎告訴記者,中國家長對于STEAM的接受度還不是特別高,很難在C端打開市場。未來,蜂巢也計劃與機構、學校合作,向他們輸出硬件和課程。
總體來說,在機器人教育發展初期,樂高系列是多數機器人教育培訓機構采用的教具。經過后期發展,市場上出現了很多硬件生產廠商。其中一些是仿制樂高,也有一些是自主研發,整個市場的教具品類不斷豐富。
課程:中國人的課程,美國人的理念
機器人教育的課程最初是直譯樂高課程或是從國外引進,在此基礎上進行二次開發。然而,今年3月份發布的《中國STEAM教育發展報告》指出,國外購買的課程費用雖然很貴,但知識體系并未與國內進行較好鏈接,這就很難實現科學教學。
目前中國的機器人教育市場處于春秋戰國時期,各自混戰。而在課程設計方面并無行業標準,大家各自按照自己的方法來。瓦力工廠創始人李慕說。
因創機器人實驗室目前主要有兩種課程:樂高的基礎課程及自主研發的項目式課程。馬波表示對于機器人的學習主要分為兩個階段:基礎知識的學習,即幫助孩子了解聲光電等基礎的物理原理,這部分主要使用樂高的課程;當學生把基礎知識掌握扎實后,便會使用項目式教學,課程由自己研發,并根據后期反饋進行更新。
目前,很多機器人教育培訓機構會將學科知識融入到課程中,張瑞并不認可這種做法。他認為這一方面說明課程深度不足,缺乏底蘊,另一方面又會繞回到應試教育的圈子里。這有時候就是機構吹出來的一個噱頭,主要是為了滿足家長的功利性需求。張瑞稱。
曹勝標則認為,前期課程研發加上后期實踐反饋需要時間沉淀,而機器人教育在國內發展時間較短,因此目前在課程設計方面,大家都在各自摸索。此外,他表示,課程的設計不能閉門造車,必須在一線實踐過程中不斷完善。目前,第二課堂的課程一部分是自己研發,一部分來自于同行之間相互分享。
機器人教育的課程設計難度其實很大。既要滿足中國家長功利的心理預期,又要符合孩子這個年齡段的特點,同時還要讓課程成體系,最后孩子還要玩的開心?偟膩碚f,中國機器人教育的課程沿用的還是十幾年前的課程,宣揚理念也是美國的4C教學法(聯系、建構、反思、延續),玩中學等。不過,隨著越來越多人進入機器人教育行業,中國的機器人教育課程也在不斷擴充,第三方課程也逐漸增多,越來越具有中國特色?偨Y來講,現在大部分的機器人教育培訓機構,用的是適合中國人的課程,對外宣傳的是美國教育的理念,課程理念也越來越遠離樂高教育的理念。
師資:師資水平較低,幼師成備選項
優質師資匱乏是機器人教育培訓機構面臨的一大難題,記者了解到,因為行業標準化程度不高,市場人才供給不足,機器人教育培訓機構在教師背景上選擇趨同,有理工科或教育學背景的年輕人是多數機器人教育培訓機構的招聘要求。但因為發展時間較短,人才數量不能滿足要求,幼師也成為一些機構的備選項。
招一個好老師太難了。因創機器人實驗室北京地區負責人馬波感慨道。采訪當天,他還在與一位同事商量老師招聘的事。在因創機器人實驗室,根據課程的不同,配以不同素質的老師。對于概念普及式的基礎課程,就招聘經驗豐富的機器人老師負責,對于項目式課程就要招聘創新能力較強的年輕人來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