曙光!國產AI強勢崛起,中國有望全球領跑
今年7月11日,專注于計算機視覺和深度學習的AI領軍企業商湯科技宣布完成4.1億美元B輪融資,創下當時全球人工智能領域單輪融資最高紀錄。
然而記錄還沒保持多久,KUKA機器人示教器維修,同樣以深度學習、計算機視覺為核心的人工智能公司曠視科技在10月31日宣布完成4.6億美元C輪融資,再次刷新了全球人工智能領域單輪融資紀錄,曠視科技也成為了全球融資額最高的人工智能獨角獸企業。
值得一提的是,本輪的領投方中國國有資本風險投資基金是經過國務院授權批準成立,中俄戰略投資基金由中俄兩國主權財富基金共同設立。兩家具有政府背景的基金投資,對于曠視科技業務拓展來說,或能起到推動作用。
此次AI領域融資事件席卷了國內外各大媒體,國產AI的強勢崛起,我們似乎看到中國在AI發展道路上的領跑之勢。
中國AI的發展
1956年,美國計算機協會就提出了人工智能一詞。在20世紀60年代,國外就已經正式對人工智能進行研究。
反觀中國的AI發展之路,雖然起步較晚、技術功底不深厚,但是如今卻可以跟美國、日本等AI大國叫板。
我國是從1978年才開始人工智能課題的研究,最早主要是在定理證明、漢語自然語言理解、機器人及專家系統方面設立課題,并取得一些初步成果。我國也先后成立中國人工智能學會、中國計算機學會人工智能和模式識別專業委員會、中國自動化學會模式識別與機器智能專業委員會等學術團體,開展這方面的學術交流。
20世紀中國AI發展概覽(資料源自網絡整理)
此外國家還著手興建了若干個與人工智能研究有關的國家重點實驗室,這些實驗室促進了我國人工智能的研究,為該項學科的發展做出重要貢獻。
進入21世紀,更多的人工智能與智能系統研究獲得各種基金計劃支持。同時,越來越多的企業紛紛響應國家政策號召,加入到人工智能發展的行列。
相關數據表明,從市場情況看,2016年中國人工智能產業規模增長率達到43.3%,突破100億元,預計2017年達到152.1億元,并于2019年增長至344.3億元;從技術方面看,中國人工智能專利申請數累計達到15745項,位列全球第二,中國已是當今世界人工智能研發領域的領頭羊之一。
國內AI的成就
雖然發展歷程不算太久,但是國內AI取得的成就卻足以笑傲世界。
就在曠視科技宣布完成4.6億美元融資的前幾天,在意大利威尼斯召開的計算機視覺國際頂級會議ICCV2017的JointCOCOandPlacesRecognitionChallengeWorkshop中公布了COCO及Places競賽排名情況。在共七項挑戰項目中,曠視科技研究院團隊參與了其中最重要的四項,并獲得了三項冠軍、一項亞軍的優異成績,一舉擊敗了微軟、Facebook、Google等企業,以及卡內基梅隆大學、北京大學、香港中文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高校的競爭者,成為了第一個在COCO競賽中獲得冠軍的中國企業。
MSCOCOChallenge是計算機視覺領域最受關注和最權威的比賽之一,也是目前國際領域唯一一個能夠匯集Google、Microsoft、Facebook三大巨頭,國際頂尖院校以及優秀創新企業共同參與的大賽。中國企業能夠奪下冠軍,實屬不易。
除了計算機視覺領域以外,國內AI企業還在諸多方面創下佳績:百度研發的無人駕駛汽車已經上路,能夠基于人工智能技術進行智能控制、實時感知、規劃最優路徑等操作;中科院寒武紀科技公司研發的寒武紀深度學習處理器的能效比主流CPU、GPU有兩個數量級的提升,可以說與全球站在了同一起跑線上,許多方面實現了領先;9月2日,華為在德國IFA展上發布了手機芯片麒麟970,作為目前為數不多自研手機芯片的手機廠商,華為此次發布麒麟970芯片更是中國人工智能發展史上具有重要標志性意義的事件。
美國白宮此前曾發布關于人工智能發展的報告,報告中指出,從2013年到2015年,SCI收錄的論文里,關于深度學習的文章增長量約六倍。同時報告也強調了,在深度學習或深度神經網絡的期刊論文數量上,中國早在2013年就實現了對美國的超越,居世界第一。
每年SCI收錄的文章里,提到深度學習或深度神經網絡的文章數量變化趨勢
中國不僅在學術文章數量上超越了美國,庫卡機器人何服電機維修,中國發表的學術文章質量也非常有保障。下圖中我們可以看到各個國家每年發表的被引用學術文章數量對比,中國的學術文章被引用次數也居于前列,而被引用次數一般都是用于評定該學術文章在其領域是否具備影響力的重要指標。
被引用過的有效文章數
企業政府齊發力中國AI有望領跑
目前,中國在人工智能領域已經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其中企業的研發投入功不可沒。
大體來看,2013年百度在硅谷設立了人工智能實驗室;2016年,騰訊啟動AI實驗室,積極招聘神經網絡和機器學習相關的人才;2017年,阿里巴巴成立全球研究院達摩院,涵蓋機器智能、智聯網、金融科技等多個產業領域。除了BAT三巨頭,搜狗、華大基因、圖靈、思必馳等企業也紛紛重金投入人工智能技術研發,為AI產業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
同樣,庫卡機器人,政府推出了一系列人工智能發展政策,助我國人工智能產業發展一臂之力。根據資料,小編對近年來我國政府為應對人工高智能產業發展出臺的相關政策做了簡要梳理,以供各位參考:
中國政府出臺人工智能相關政策概覽(資料源自網絡整理)
如果說企業的研發力量是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的核心,那么政府的扶持政策出臺對于企業來說則如虎添翼,二者相輔相成,為我國人工智能產業又快又好的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
在科技發展過程中,一個國家想要實現從跟跑到領跑的歷史性跨越無疑是充滿艱辛的。它需要長久技術積累、勇于創新,并審時度勢選擇正確的方向。中國AI起步雖晚,但是在多方面努力下,已經不遜于美、日等國。可以看到,中國人工智能的發展前景閃爍著希望的曙光,有望領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