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晉是福建一家服裝企業的老總,此前一直從事休閑服裝的OEM。但是,近幾年隨著我國勞動力成本的上升、匯率的壓力讓該廠越來越沒有優勢。今年初,他終于下定決心,整合了幾家分廠資源,引進了智能設備來替代工人操作。工人減少了,產量增加了,用現在流行的說法就是機器換人。
武晉說,以前服裝打版時,都是先依靠經驗豐富的打版師進行手工畫版,版樣完成后,再進行手工放碼,緊接著根據放碼后的版樣剪出相應的紙樣,然后按照生產任務的多少,大致用紙樣排出排料圖,此過程費時費力,只能人工粗略比劃。排料之后,再人工鋪布至所需層數,同時用紙樣制作硬模板,機器人維修,作為裁剪邊緣。
人工對位后,用電剪剪裁并分揀送至縫制組進行縫制。我們引進的機器人,不僅能夠用在梭織面料,還能用在針織面料,機器人先在裁床上鋪上1020層面料,以備剪裁。設備運行過程中,可自動調節面料張力,不會造成褲布偏角。與人工操作相比,每臺設備省人工2人,工作效率提高5倍。該設備與自動松布機、自動升降機配合使用,可實現無人值守,全自動工作。說到這里,武晉嘴角都洋溢著笑容。
不只是武晉所在的企業,隨著中國制造2025的逐步落實,以及縫紉設備十三五規劃的逐步展開,未來3D縫制技術應用會更加廣泛,縫制機器人普及程度也越來越高。
在將來,我們的縫制設備制造行業需要向智能化和智慧服務進行轉型。中國縫制機械協會理事長何燁這樣分析,從幾年前的金融危機開始到現在,我國服裝行業進入了一個調整期,我們的縫制設備行業也因為下游產業的調整進入了一個全面結構調整的階段,從原來的跟隨式發展,調整到現在很多品牌企業開始逐步關注用戶的需求,并根據需求對自己的產品進行研發,提高產品的自動化和智能化水平,從簡單的單機到提供完善的智能化縫制單元解決方案,滿足了服裝企業現階段提升效率、降低成本的個性化需求。在這期間我們可以看到,以杰克縫紉機為代表的品牌已經在很多方面做得十分出色。在這個階段,我們的縫制設備企業做了很多努力和探索,庫卡機器人,中國的縫制機械工業已經開始具有了自己的知識產權,具備了一定的自主研發的能力。
到2025年我國縫制機械將是什么樣?
到2025年,中國縫制機械行業究竟是什么樣子?我們將擁有多個國際跨國公司,產品達到世界一流水平,基本實現世界縫制機械制造強國的目標。企業實現了信息化管理,庫卡機器人驅動器維修,采用先進制造技術,擁有眾多自主知識產權與核心技術,產品品種系列完善,其種類和數量基本滿足國內外縫制機械市場的需求,成為名副其實的世界縫制機械研發、制造和銷售中心。
到2025年,國產縫機產品又將是什么樣子?3D縫制技術應用廣泛,縫制機器人普及程度更高,智能化產品大量進入一流服裝大廠,服裝廠內整齊劃一地擺放著國產品牌,逐漸為高端客戶所接受并信賴
在中國縫制機械協會理事長何燁看來,縫制設備制造業如何從生產型向智慧型和服務型轉變,可以說是目前熱議的話題之一,而縫制設備制造業的發展該朝著什么樣的方向,更是整個行業關注的焦點。
對此,何燁理事長認為,市場日益提高的多樣化需求對縫制機械行業的科技創新能力和提升速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以預見,未來縫企與服裝、鞋帽、箱包等下游企業的直接對接活動將日益頻繁。縫企可以主動了解下游客戶的需求和提出的各項要求,從提供設備工藝設計和實驗報告入手,有針對性地研究開發新設備,提高設備的專業性和智能性。
針對下游需求的新變化,何理事長建議,縫機企業一方面要提高經營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建設具有企業自身特點的生產過程自動化和管理數字化的信息網絡,有效整合各類資源,實現扁平化管理,提高溝通與響應速度;另一方面,更要提高企業制造信息化水平,全面實現產品設計、制造裝備以及生產過程的數字化、智能化和網絡化,為真正意義上的智能制造構建基礎,在數字化企業平臺實現數據的自由流通與全面集成,提高生產靈活性。
據悉,與輕工行業整體狀況相一致的是,我國縫制設備行業同樣面臨大而不強的現狀,在自動化、微電子技術、傳感技術等高新技術的應用方面仍與國際先進水平存在著差距,技術革新將是我國縫制設備行業市場升級與產品結構調整的主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