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后空翻的機器人VS四仰八叉的斗牛犬,誰才擁有真正的“智能”?
「健全的心靈寓于強健的體魄。」(Menssanaincorporesano)
在極客公園Rebuild2018科技商業峰會的現場,兼任加州理工學院計算機與數學科學教授和亞馬遜AWS首席科學家的AnimashreeAnandkumar用這句拉丁諺語表達了她對人工智能行業未來的期待。
Anandkumar教授所說的「心靈和體魄」,分別指的是人工智能的系統和機器硬件。
舉例來說,人工智能系統包括亞馬遜搭載在智能音箱平臺上的語音助手Alexa,以及GoogleAssistant等等。而機器的硬件則包括無人車、機器人等等。只有當兩者相互匹配時,人工智能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作用,體現真正的「智能」。
暢想中的未來足夠樂觀,但在達到那個理想目標之前,人工智能行業還有著亟待補足的短板,而攻克這些前沿的技術問題,需要的是另外兩樣東西的結合:學界和產業界。
而今天的焦點,AnimashreeAnandkumar教授本人的職業生涯,就是這兩者結合的最佳體現。
走進產業的學界大牛
Anandkumar教授先后以從康奈爾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以博士和博士后的身份畢業,隨后加入加州大學歐文分校任助理教授,在長達數十年的學術生涯里,出身印度學術家庭、極具數學天分的她在學界贏得了無數榮譽,成為了機器學習圈舉足輕重的人物。
或許正是因為在學界的突出表現吸引到了亞馬遜的注意,2016年10月,她從加州大學歐文分校休假,加入亞馬遜擔任亞馬遜云服務AWS的首席科學家(PrincipleScientist)。
這一消息在一向與產業界頗有分歧的學界引起了不小的振動,更有趣的是,在Anandkumar教授加入亞馬遜消息曝出的同時,著名華裔人工智能學者李飛飛也宣布加入GoogleCloud擔任首席科學家,兩位學界大牛突然宣布暫時離開學校加入科技公司,這一消息在2016年秋天將要結束的時候,點燃了人們對產業界人工智能的希望。
橋接產業和學界的鴻溝
「當我還在學校念書的時候,我從沒想過人工智能能夠發展得如此之快,那時候我知道人工智能會是一個非常具有挑戰性的學科,我知道這會是我終身的事業,正因如此,我才選擇了人工智能(作為職業)。」Anandkumar在Rebuild2018科技商業峰會接受極客公園的專訪時說道,「但除了基礎研究之外,我還希望這些技術能夠真正觸達外面的世界,融入人們日常使用的產品之中。」在AWS,她希望能夠實現大規模的機器學習應用,讓更多并非精通機器學習技術的人們能夠用上機器學習的工具。
在研究理論和使用機器學習技術真正產出產品之間,存在著巨大的鴻溝,學術研究時期,Anandkumar發現了這點,而加入亞馬遜,推動機器學習在AWS上的應用,正是她所認為能夠縮小這條鴻溝的方法。
提到「縮小鴻溝」,Anandkumar教授對極客公園表示,她在亞馬遜帶領團隊從事的AI研究正是建立在她在學界的相關研究基礎上的,「這給我一種在現實世界里做AI研究的感覺,」她說道。
加入亞馬遜之后,Anandkumar教授并沒有放棄她在學界的研究,相反,她在2017年接受了人工智能領域泰斗云集的頂級學府加州理工大學的邀請,成為該校計算機與數學科學的教授。在加州理工,Anandkumar教授以核心成員的身份參與了一個名為「CAST」的自動化機器人開源項目,「我們用上了很多亞馬遜AWS的技術,在研究中進行基礎的AI訓練,」她說道,反過來用人工智能加速AI的前沿研究,在Anandkumar教授看來,這是她橋接兩者之間鴻溝的方式,「所以對我而言,兩者不會有太多的區別。」
在極客公園Rebuild2018科技商業峰會的現場,Anandkumar教授發表了題為《「云上的AI」如何引爆創新突破點?》的主題演講。在演講中,學者身份的她聊起了許多時下最為熱門的機器學習技術的研究進展,另一方面,作為AWS「技術布道者」的她也介紹了人工智能目前在亞馬遜各條業務線中的應用,以及在她眼里,未來真正智能的機器會有著怎樣的模樣。
以下是AnimashreeAnandkumar在極客公園Rebuild2018科技商業峰會上的演講實錄(經過極客公園編輯,略有刪減):
感謝大會主辦方為我們提供這么多的支持,包括成都市長和副市長也參與了今天的會議,參加了今天的的開幕式。我們可以看到成都對于AI的發展以及教育非常的重視。今天在這里,我想跟大家簡單地介紹一下AI人工智能到底是什么,以及我在亞馬遜和加州理工學院分別從事的工作,以及未來人工智能的發展方向。
什么是真正的「智能」
我們都知道現在很多科技產品都會使用人工智能AI這個詞,但到底是什么智能?接下來我想要給大家播放兩個小的短片,大家可以看一下其中哪一個更符合「智能」的定義。
可能有一些人不知道,這個是波士頓動力公司的機器人,他在做一個非常復雜的后空翻的動作,我們可以看到做得非常的精彩。這個是智能嗎?
讓我們再來看另外一個短片,這是人類最好的朋友,一只小狗。這只狗也在試圖做一個后空翻,但是并沒有成功。
所以大家覺得這兩個視頻哪一個符合智能的定義?有多少人覺得機器人是更智能的?有多少人覺得狗是更智能的?
實際上,相比于機器人,小狗的行為更符合「智能」的定義。為什么呢?對于智能而言,智能所指的并不是要做一些非常復雜的動作,相反,智能所指的是一種可以用于獲取知識和應用技能的能力。我們可以去認知周圍的環境和世界,然后會根據世界的變化去動態地調整我們自己的行為。所以說小狗的行為更符合「智能」的定義,因為它們會了解人的一些情緒,然后成為了人最好的朋友。但是我們的機器人完全是靠程序驅動的,哪怕是他做的那個非常復雜的后空翻,但是這個動作本身是由程序控制的。而且這個程序是不可變的,除非我們改變程序,m.twshmhelmet.com,才能讓它做到一些其他的事情。所以從「智能」的概念出發,即使它是一個非常復雜的機器人,但它始終不是智能。
當我們在談論人工智能的時候,我們所指的就是「對數據進行學習」,且「基于這種學習來做出決策」的能力。這是「以任務為導向」的人工智能,它可以做一些比較復雜的任務,比如說它可以識別一些物體或者是圖片,但是我們所說的通用人工智能,指的是人類等級的認知以及智能水平。所以有的時候我們對「人工智能」以及「認知導向的智能」這兩個概念上會產生一些疑惑,這里我會先厘清這兩者。
剛才我們說了什么是人工智能,那么人工智能包括什么?實際上人工智能有三大要素,第一個要素是AI的核心,也就是算法。我們需要合適的算法來進行學習以及決策。另外兩個也很重要,那就是數據和基礎設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