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未來
新華社發
在北京舉行的2019世界機器人大會現場,300余位機器人領域專家和企業家熱烈探討,700余“位”機器人同臺競技,上千萬人次觀看網絡直播……這里勾勒著智能社會的“施工圖”,也孕育著智慧發展的新未來。
與機器人“握手”
人機邁向“共融”時代
在2019世界機器人大會現場,記者發現,機器人有一雙神奇的“手”。有時,機器人的手似人類一樣靈活,可以彈鋼琴、沖咖啡、寫書法;有時,機器人的手比人類更厲害,可以搬運數噸的貨物、精準控制力度……
本屆大會,“人機協同”成為熱門詞匯。隨著人工智能在機器人中的應用日趨廣泛,人機協作已成為今后機器人的主要發展方向。
“我們所處的時代是人機合作發生變革的時代,為我們提供了巨大的機遇與挑戰。”國際機器人研究基金會(IFRR)主席烏薩馬·哈提卜說。
正如今年大會的主題“智能新生態、開放新時代”,人與機器的關系正逐漸從“利用與被利用”到“共生共融”方向發展,形成了全新的生活場景與創新生態,而其發展正是源于創新。
據了解,大會現場,180多家國內外知名企業及科研機構的涉及21個行業應用的最新技術成果、應用產品、解決方案集聚亮相。
由“科”到“技”變革加快
開門創新聚世界之智
人類文明進步的一大特征就是不斷從閉塞走向開放、從隔絕走向融合。機器人產業作為新科技、新制造、新商業的結合體,是推動新舊動能轉換、打造高質量世界經濟的重要動力。
從科學研究實驗室到技術使用場景,機器人領域的可持續發展還需開門創新,聚集全球智慧。
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苗圩表示,作為新一輪科技革命與制造業融合創新的重要載體,機器人仍然是推動新舊動能轉換、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動力。當前,中國正在推動制造業向高質量發展,加快發展智能制造是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方向。
越來越多的國家把制造業放在經濟發展戰略的優先位置,并不斷調整科技創新戰略,支持前沿技術突破,庫卡機器人,深刻影響著機器人技術走向和產業發展。部分國家將機器人作為重點支持的方向,為機器人產業發展提供政策保障。政策環境的持續改善有力推動機器人關鍵技術突破,提升產業發展水平。
多維度走進人類生活
機器人讓未來更美好
在2019世界機器人大會上,格力機器人樂隊和咖啡師精彩亮相:機器人的手指在琴鍵上、琴弦上靈活翻飛,在架子鼓上有節奏地敲擊,引得現場觀眾連聲叫好。
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市場部工作人員安龍翔說,這些看似“花哨”的表演其實包含機械柔性控制、精密算法編程等先進技術,KUKA機器人電路板維修,這些技術的潛能有望在工業制造及醫護領域得到更廣泛的應用。
與會專家及從業者認為,應清醒認識到,今年以來受國際經濟發展環境的影響,全球工業機器人增長放緩。同時機器人產業在發展過程中也面臨許多問題和挑戰,包括關鍵核心技術需要進一步提升,庫卡機器人何服電機維修,應用場景和領域需要進一步拓展,風險防控和法律法規體系需要進一步完善等。
《中國機器人產業發展報告2019》顯示,2019年,全球機器人市場規模預計將達294.1億美元,我國機器人市場規模預計達86.8億美元。2014年至2019年我國機器人市場規模的年平均增長率達20.9%,相關產業正進入高速增長期。
未來世界會怎樣?人類與機器人正一同“尋找”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