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結構保養需注重靈活性與安全性。協作機器人的輕量化關節設計對潤滑要求更精細,日常需清理關節處的灰塵和油污,用專用清潔劑擦拭運動部件接觸面,避免雜質影響轉動精度。關節軸承需加注食品級潤滑脂,這種潤滑脂無刺激性氣味且不易揮發,加注后手動轉動關節確保潤滑均勻,不同關節的加注量需按說明書控制。其實協作機器人的關節密封性更脆弱,潤滑時需避免油脂溢出污染工作環境。
保養周期應結合人機交互頻率設定。每日保養需重點檢查急停按鈕、碰撞檢測傳感器功能是否正常,觀察機器人運動時是否有卡頓或異響。每周保養可增加關節潤滑和電纜線路檢查,查看連接線纜是否有磨損或彎折過度,接口處是否松動。每月保養需進行安全參數校準,通過專用軟件檢測碰撞力閾值是否在標準范圍,驗證力控傳感器的靈敏度。大概在每天協作作業超 8 小時的場景,可適當縮短傳感器校準周期。

安全系統保養是協作機器人的特色重點。碰撞檢測功能需定期測試,通過專用工具施加不同力度接觸機器人手臂,驗證是否能及時觸發減速或停機。安全光幕和紅外傳感器要清潔表面灰塵,確保感應范圍無遮擋,測試傳感器響應距離是否符合設定值。保養完成后需進行安全聯動測試,模擬人機協作場景驗證急停、碰撞防護等功能是否正常聯動。庫卡機器人保養中,安全系統的檢查不能流于形式,每一項測試都需記錄具體數據,確保性能可靠。
保養記錄與反饋機制需長期堅持。每次保養后詳細記錄操作內容、安全測試數據和異常情況,建立專屬保養檔案。操作人員在日常使用中發現機器人反應遲滯或力控異常,需及時記錄并反饋給保養人員。通過分析保養記錄中的數據變化,總結易損部件的損耗規律,提前準備備用件。其實庫卡機器人保養的核心是通過持續關注設備狀態,讓協作機器人始終處于最佳安全運行狀態,為人機協同作業提供可靠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