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虐童這件事,也許只能靠人工智能了
打開你的朋友圈,你會發現,這是一個名副其實的黑色星期五。
攜程幼兒園虐童事件余音未了,北京紅黃藍幼兒園又被爆出以更加匪夷所思,幾近無法直視的方式虐待園內兒童。
無論事件會否出現反轉,以及最后的結果如何,幼兒園的安全問題和幼師行為監督都注定在很長一段時間內被推到風口浪尖。
相比著名的韓國電影《熔爐》中反應的光州虐童事件,國內接連爆出的幼兒園虐童事件更令人無法容忍的地方在于:按理說治安資源最優質的一線城市、收費昂貴的私立幼兒園,應該是讓孩子成長在陽光下的最佳選擇了。連這種首善之區都能接二連三爆出丑聞,負擔了一線城市高額房價、巨大工作壓力和超高教育成本的家長們,豈不是無路可退了?
努力生活且給社會帶來價值的人們,卻輕而易舉的被踐踏權利,這是最令人難堪的地方。從此前攜程幼兒園事件中就不難看出,整個事件牽連的層面復雜,難以追問的問題實在太多。層層無奈糾結在一起,社交媒體的痛訴和咒罵顯得如此蒼白。
所以我們決定繞開一些根本問題,說點我們擅長并且能說的:能不能用人工智能來解決幼兒園虐童這種問題?
要不然能怎么辦呢?
也許是幼兒園里應該有的東西:AI安防視頻監控
其實想想,現在大部分私立幼兒園,甚至公立幼兒園都在普遍安裝攝像頭。為什么在這種情況下,問題幼師還是能有恃無恐的用極端手段來管教孩子?(這里說的是一般幼兒園虐童原因,紅黃藍幼兒園的相關報道如屬實,那么就是別有目的的有組織犯罪,與這種情況又不一樣了)
答案或許在于,幼兒園的幼師們知道監控就是個形同虛設的東西。畢竟所攝錄的時間過長,累積下來資料會大的難以想象。在孩子沒有異樣的前提下,是不會有家長主動調取監控錄像的。而相對的,幼兒園階段的孩子又是很容易哄騙和威嚇的,這兩次事件中都可以看出,懼怕幼師的孩子很艱難或者很偶然才會向家長反映受到虐待的情況。
另一方面,由于視頻監控資料經常是常年不用。所以很多幼兒園也都敷衍了事,等領導檢查時候才打開,平時關掉節約成本。這種情況下,即使孩子說出受到虐待,家長也很難找到證據證明到底發生了什么。虐童成本就會無比低廉。
(攜程幼兒園事件中的監控視頻,直接決定了整個事件走向)
解決方案是什么呢?
很簡單,就是讓監控系統自己去判斷是否發生了虐童行為、孩子是否在規定時間里停留在監控范圍之內,庫卡機器人驅動器維修,庫卡機器人驅動器維修,以及幼兒園有沒有擅自關閉監控系統。
說白了,家長不可能始終盯著監控、幼兒園方面的監控人員不可信,那么讓無法篡改的AI系統來完成這個工作,可能是唯一的選擇了。
好在這件事并非不可能。在近兩年AI+安防技術的快速成熟下,主動識別可疑行為并上報的相關解決方案在日趨成熟和完善。監控系統的主要廠商,比如英偉達、英特爾近兩年都推出了人工智能+安防視頻監控的專用芯片和系統解決方案。智慧工地、智慧交通領域的云服務平臺視頻+監控系統也已經在我國相關領域相繼成功部署。
這類方案的基本邏輯,是在在攝像頭背后加入人工智能算法驅動的圖像識別、人臉識別能力。比如智慧工地系統,會通過攝像頭來識別工地上是否出現了非認證人員、是否發生了可疑行為等等。一旦出現可疑行為和疑似安全事故,會馬上留取證據并進行報警。這種系統還可以將長時間的視頻素材進行智能分析,壓縮成極短關鍵視頻回放,并自動形成監控報告。讓管理人員快速了解監控目標情況。
事實上,安防、交通、工程領域的AI視頻監控方案已經被廣泛部署到各種應用場景中。甚至已經可以形成綜合判斷的整體智能體系。當年抓周克華的時候,出動2000警力晝夜不停看監控錄像的情景基本已經過去了。
貌似這種技術解決能力,已經很有必要移植到幼兒園這個原本應該平靜的地方。
應用于識別虐童事件的AI系統,可以通過深度學習技術來搭建模型。通過學習以往監控數據和人為預演數據,讓AI得出疑似虐童行為的定義。一旦發現就將留存證據,并上傳給家長、幼兒園管理者,甚至警方。
同時系統還應該有面部識別、可疑物體識別等能力,從而識別是否有未知人員靠近孩子、孩子是否在不正常的時間里停留在視頻監控范圍之外。并且定期形成監控報告和縮略視頻信息同步給家長,證明系統始終處在工作狀態。
也許有人會說,這樣會不會帶給幼師監視感,影響正常教學?或者系統會不會把正常的肢體接觸當做虐童?
錯誤當然是有的,但AI的特質就是不斷通過錯誤數據來提升識別能力。并且機器識別肯定需要與人工篩選相結合,逐步修正AI的邏輯理解能力。而且,想來也很少有揪著正常行為不放,故意找茬影響孩子教育的家長吧?
至于幼師的被監控感怎么也比被社會污名化,每天感受著家長的小心提防要好吧?
關于商業可行性
AI+視頻監控,最重要的改變是讓監控由被動記錄變為了主動分析與預警。而這也是今天的家長們最急需的能力。
但前沿技術再好,也要應用到實際生活里才行。家長最關心的問題,是通過AI+監控來預防虐童行為,究竟能不能快速來到幼兒園這個特殊場景中?畢竟技術再好,家長的意愿再強烈,無法真正安裝到幼兒園里那也是白扯。
好在從市場期許和技術成熟度上看,這類方案應該距離我們并不算遙遠。
從商業邏輯上看,我們還是應該相信絕大多數私立幼兒園絕不敢隨便拿孩子怎么樣。畢竟高昂的學費和口碑是這類機構生存下去的條件。在不斷出現的虐童事件之后,更多這類幼兒園自身也迫切需要自我證明。出事幼兒園以及相關品牌更是需要向家長證明悔改力度。讓孩子的安全隨時可以反應在家長視線中,也許是最好的辦法。
同時,一線城市的家長對于信息產品擁有相對多的使用習慣,對科技產品的接受度也更好。在孩子安全這個急迫的需求壓力下,接受AI+視頻監控方案的意愿應該是充足的。
二者結合之下,這個領域的AI產品應該已經確立了基礎的市場需求。有了市場才能有創造動力。
另一個利好消息,是從芯片與算法的持續迭代速度上看,AI+視頻監控系統的成本正在持續下降。并且幼兒園監控的特點之一是場景簡單。相比起交通、工程安全等需要群體智能監控網絡的場景,幼兒園僅僅需要單點智能監控技術就可以完成。成本壓力并不太大。
此外,在幼兒園安全監控之外,敬老院其實是另一個急需關注的市場。不能頭疼醫頭腳疼醫腳,在我們關注孩子的時候,老人們很可能在面臨另一種尷尬甚至危險。而在黑保姆黑月嫂等丑聞的催促下,家庭安全監控市場也在活絡。相比普通攝像頭的先記錄,后由家庭成員一點點查看的傳統模式,主動識別可疑行為,擁有快速干涉能力的家庭監控顯然更有效力。
總而言之,這是一個巨大的市場,一個可悲而急迫的市場。
要不然我們能怎么辦呢?
最后啰嗦幾句吧。